“小巷總理”的朝夕堅守
發布時間:2023-07-08 瀏覽數:0
“我身后是小區的564戶居民,關鍵時刻要頂上去,不好退縮的?!奔庸S居委會委員楊忠躍說道。
穿行小區的“駕駛員”。根據疫情防控要求,居家隔離人員需要上門做核酸。那誰帶著護士上門為居民做核酸呢?考慮到這一情況綜合多種因素,楊忠躍向上自薦。于是每天下午一點到三點半,他開著三輪車載著“大白”上門為隔離人員采樣,就這樣風雨無阻堅持了二十天,行走的“大白”讓核酸采樣工作既有力度,又有溫度。
居民信賴的“守門人”。“小區人員我比較熟悉,外來的我一樣就認出來,逃不出我的眼睛?!弊詮?月份以來,楊忠躍在小區門口欄桿外邊擺上桌椅,架好陣勢,做好測溫、登記等工作?!拔也还軇e的,不符合要求的,肯定進不了大門!”楊忠躍又勸返了一位外來人員?!八麄冸m然有的也不容易,想過來看看老人,但是不符合要求肯定不讓進的,我要對居民負責。”楊忠躍的雙眼布滿血絲,在口罩遮擋的臉上顯得更為扎眼。
關愛鄰里的“貼心人”。“老楊,幫我買點藥”?!袄蠗睿医裉煜氤耘殴?,幫我帶一點?!睆囊咔榉揽刂两瘢獾鼗貋淼娜藛T都要進行“3+11”的居家健康監測,楊忠躍“連軸轉”,每天為隔離人員提供“買菜送上門,垃圾帶出門”人性化生活照顧,成為隔離人員貼心的“外賣員”。疫情下,他為8戶居民送上“愛心菜”。
哪里有需要,哪里就有他的身影,一天多個“角色”的轉變,有時候忙到水都顧不上喝一口,飯菜顧不上吃一口,經常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,坐在椅子上就睡著了,但是他沒有一句怨言。
社區還有許許多多的“小巷總理”,他們舍小家保大家,義無反顧地在疫情中逆行,用忠誠的信念,構筑起疫情防控的銅墻鐵壁。 (楊佳麗)